Skip to main content

冬季小五东台看日出

· 12 min read
眼镜👓

摄于蔚县某山顶

摄于蔚县某山顶

2024年1月,在户外资深领队轻取老师的带领下以及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夜宿在东台露营。白天艳阳高照,夜晚却狂风骤起,两顶帐篷被吹塌,丢了无数装备,次日在无法开头灯的情况下,摸黑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

第一日 夜宿东台顶#

寒冬腊月巧潜行,瑟瑟寒意盼日出。艳阳积雪亦难行,夜半忽闻茅庐塌。

不知何时,大家总是对蔚县的那座山情有独钟,尤其数某峰大哥,23年累计战绩有20多次,当然这次也没少了这位主人公。她的魅力,我觉得还是在于路途的难以接近的原始以及高处不胜寒的独处的美丽,尤其是冬季,在山顶俯视周围披着厚厚白衣的山坡,那种完美的洁净尤其让人羡慕,然而享受美景的不止于我们这些外来户,还有许多当地的原住民傻狍子也是异常的活跃。时而见到一条条想铁轨一样并排的痕迹,时而见到狍子们夜晚睡觉时抛的雪坑,相反冬季倒是很少见到野猪以及猫科动物的痕迹。 令人意外的是,半夜忽然听闻在呼啸的大风中传来了噩耗,帐篷被吹塌了。风绳断开,帐杆断裂,帐篷中的二人转而到其他人帐篷中熬过一夜,中途曾想半夜下撤被众人劝退,由于略有慌张,大风的情况下不慎将一些装备丢失,可谓损失惨重,不过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户外总是存在不确定因素,即使有过十几年经验的老驴,有时候也会在一些小问题上经验不足,我觉得这不单单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户外场景多且复杂,导致个人的经验总归是需要持续的积累。对一些问题需要总结、分析、讨论,最终形成一定的结论和注意事项,将其分享出去,这也不失为一种在户外的乐趣。

1、小目标-登顶某塔营地#

第一天难度最大的一段路就是爬升600米左右到达某塔营地,由于坡度比较陡峭,加之过膝的积雪,导致爬升异常辛苦。而我们却分为了两队,大部分人在树林中穿行,择机寻找相对好走的雪坡,轮番开路前行;另一路的我则跟随轻老师,沿着上周他们走过的轨迹摸索前进,虽然过程中也耽误了一段时间犹豫不止的找路与探路,大部分路还是有一些痕迹可循,最终我们比大部队提前半小时到达信号塔营地。 冬季重装爬坡尤其要避免陡坡以及密林,沿着轨迹走,至少可以避开一些密林,而且节省一部分重新趟雪的体力。尤其是在无路迹可循的地方,如果有兽道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一点在第二天出山的一段路上尤为明显,下文分析。 小目标-登顶信号塔营地

2、被吹趴下的三峰出太极2帐篷#

可能原因一:帐篷迎风面过大问题#

图中的绿色帐篷将帐篷受力面大的一侧作为迎风面,这样加大了迎风面积,右侧的深棕色帐篷选择了头脚的方向作为迎风面。 左起第二个绿色帐篷为故事主角

可能原因二:左侧风绳牵引力不足问题#

从断裂的角度和倒地完整的左侧帐杆来看,断裂应该是左侧的强风造成对右侧的挤压,而右侧风绳抵抗住了左侧的风力,最终右侧帐杆断裂。 事故现场 帐杆断裂示意图

可能原因三:帐篷横杆端点可以加挂牵引风绳#

图中红色圈中的部分是可以加挂风绳点的,这样有利于帐篷侧面对大风的承受能力,MSR胡巴等帐篷也是提供了这个挂点。 横杆风绳挂点示意图

可能原因四:帐杆风绳金属挂点,导致断裂?#

从断裂的位置和痕迹来看,这种金属拉点是否会导致断裂,纯属个人猜测。 帐杆断裂示意图 Hilleberg双挂点示意图

相关视频:#

第二日 小小东沟历险#

旭日冉冉随风起,独照残缺伴孤零。偶遇狍窝走正路,幸得皓月照归途。

昨天从下午四五点开始刮风,就几乎没有停止过,早上起来依然狂风呼啸,索性艳阳高招,算是舒缓了些。看着铺满地面仍在飘动的帐篷也十分感慨昨晚是如何度过的,得知三人挤在一个帐篷平安度过,心里也是安慰很多,紧接着大家都在各自忙活着早饭。这次又带了一大袋含高汤的猪肚汤,可谓真是懒人福利,在加上点泡面简单充实,又不至于太寒酸,只不过背了一路的冰冻高汤也确实不轻。早饭过后,我们几个落后的朋友拍了合照,在申申大佬的一在监督下,我们将被吹坏的帐篷皮、帐杆等物品纷纷带下山(只不过被吹跑了的睡袋、气垫、手机、羽绒裤实难追回了)。从台顶下山还是很顺利的,只是快到2200营地时发现,记忆中的房子不见了,空留了一个木头碑,也伴着曾经的回忆一去不返。凭着轨迹和记忆,我们顺顺利利的出山了,也算给这次完美的旅程画上了句号,总归是要去的,只是何时都可。

1、背阴坡的积雪#

下山的路上被大鸽劝着劝着就走上了许久没走的东沟(心心念念了很久)。按照夏季常走的路线,从莲花鞍下降到了2400营地,因为属于阴坡,个别地方雪会特别的厚,图片中的位置已经快埋到了胸腔的部位,幸亏是下坡,不然真的是够爬一会儿的。本以为接下来的路线会好走很多,谁曾想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莲花鞍下降

2、寻找遗失的轨迹#

从2400走向2200营地的路上,原以为不会有什么难度和问题,可这一段路确实走的非常费劲。原因之一是雪很厚,需要趟雪前行,个别地方会很深。其二是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无人走过,导致很多地方林子茂密(也有可能是没有走在正常的轨迹上)。后来我们跟随一大队狍子走过的轨迹,发现动物是真正能在冬天记住路线的,狍哥走的路几乎都是人可以走的路线,所以,动物在冬季走的路线大多也都是夏季常走的路线,这一点有的时候很有用,当然,也有很多路线是攀爬路线不在正规路线上也是比较容易分辨的。狍子的窝的形状以及周围的粪便是很容易识别是否是狍群经过,当然在此之前,作为东北人的我是从来没有近距离见过狍子的,可在此之后却一另外一种方式见到了可怜的傻狍子,这就是后话了。 去往2200营地的路上

3、走在宽阔的冰河上#

冬季在冰河上面行走可以省去因夏季湍流而不得绕崖的辛苦,冰面是那么厚实,厚重的冰爪踩在上面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有几处落差不大的小冰瀑倒是找回了童年的乐趣。然而,临近出山的冰面却没有那么友好,走在上面能很明显的听到下面的流水声,走起来得十分小心,但还是在几处靠近山边的冰面上掉了下去,好在有雪套、冲锋裤捆绑,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进水,我想这就是很多人穿雪套趟河的作用吧,能在一定时间上延缓水流进入鞋里的时间。 走冰河 看冰瀑

夜半 返程#

每次爬山其实都很累,但总是因为最后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或者走一条有趣儿的路线而将付出兑换成了回报。